2008年5月3日星期六

潮爆中國 (五月選書)




與其說這是一本文化評論集, 不如說這是一本遊記, 李生帶給我們的, 除了對當代中國種種現象 (建築, 時尚, 媒體, 空間, 人際關係) 的解讀, 最重要的 (對我來說) , 是帶給我們當今中國種種的不可能的現實 誠如作者所說, 中國的速度太快, 這一刻是潮, 後一刻已是out. 當我們還熱烈券戀著 (請容許我用熱烈二字) 大香港的餘暉 (或許繼承了前宗主國的大英帝國式自戀) , 李生明確告訴我們, 中國要幾潮有幾潮, 同性戀課題可以放上媒體討論, 性文化節一屆接一屆, 文化節目你想像到想像不到的都有, 各種中產精緻消費文化開始盛行, 當香港人覺得過羅湖關是等去出國的時候, 中國的新新富豪已經是自駕遊的穿州過省的到處主題式玩樂. 各種現象都不斷提示著我們, 香港已經out了, 當香港富了幾十年, 那一群中產階層還是產生不了一種精緻文化的時候, 中國的新新代, 已經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creation. 就如作者最後所說, 香港最錯的是 把我城當我國, 但其實當中是一個吊詭的邏輯, 當我們概嘆香港大部分的雜誌比起現在的中國雜誌是垃圾, 香港的電視台年復年毒害香港人之際, 我城當我國的邏輯正暗暗運行著. 我必須講的是, 當李生認為"港與深圳的最終合併的時候", 他忽略了一點, 主動權已不在香港的手中, 十年前別人央我們建港珠澳大橋, 十年後是我們央求別人. 當我們幻想香港與深圳最終可以成為超級城市, 各種優勢可互補之際, 喂, 現在是別人要不要我們, 不是我們要求別人. 要求深圳成為我們的伙伴, 在理論上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建議, 但卻無視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暗底競爭, 甚至是市際, 省/ 市, 省際, 省/ 中央的權力互動與較勁. 畢竟要記著的是, 雖然是具有中國特色, 但社會主義/ 集體領導/ 五年計劃始終有其不可動搖的權威, 只要看看上海新廿十年的發展史以及近期的情況, 大概就可以捉到一點中國城市發展的特性. 此書帶給我們的重點, 可能不是我城當我國, 而是香港人這個新的城市身份認同, 可能才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.

沒有留言: